English

高楼 为何穿上迷彩服

1998-11-09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史美泉 本报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

在北京,如果乘车沿北三环行进,到马甸桥附近,你会发现路南几幢高楼的形象让人触目惊心。这是马甸南村三幢16层的住宅楼,墨绿色的外墙上横七竖八地涂上了黑色的涂料,这一道道不规则的黑色条纹分割了原本整洁的墙面,远远望去,就像墙上爬着巨大的蜈蚣一样,令人不忍多看——

在北京,如果乘车沿北三环行进,到马甸桥附近,你会发现路南边几幢高楼的形象让人触目惊心。这是马甸南村三幢16层的住宅楼,墨绿色的外墙上横七竖八地涂上了黑色的涂料,这一道道不规则的黑色条纹分割了原本整洁的墙面,远远望去,墙上就像爬着巨大的蜈蚣一样,令人不忍多看。周围的居民们戏称这是“高楼穿上了‘迷彩服’”。

好好的一幢楼为何会变成如此模样呢?马甸南村8号楼的王管理员解释说,这幢楼在居民入住后不久就出现了渗漏现象,特别是楼体几个侧面外墙板的渗漏,使每逢雨天室内就渗水不止,影响了几乎整个楼房居民的生活。在一些小的维修不起作用的情况下,他们最终用黑色的防水涂料对楼的外墙进行了大修补,“尽管不好看,但确实不怎么漏了”,这位管理员说。

据调查,京城之内,像这样穿着“迷彩服”的楼房并不在少数。而对于现代都市而言,建筑就如同一个城市的外衣,它带给人们关于这座城市最为直观的印象。毫无疑问,这些穿着“迷彩服”的楼房正在给美丽的北京抹黑。

难道盖好的高楼一定要经过这番“折腾”?为了防水防渗,高楼非要穿上“迷彩服”吗?带着这些问题,笔者日前走访了有关建筑工程部门。

中国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防水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叶林标分析说,外墙渗漏是目前不少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:其一,我国城市中存在着一些过去“大板楼”式的老房旧房,暴露在外的墙板由于长期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,板与板之间的缝隙逐渐扩大,最终导致雨水渗入;其二,1985年以后,我国建筑行业普遍采用具有保温、隔热、重量轻等特性的新型建筑材料,但相应的设计和工艺等环节却没有跟上,仍然按照以往砌砖块的经验进行操作,未对建筑的外墙作防水处理,导致了渗漏。而据介绍,各种新型建材间结合的紧密程度、变形程度等都有不同,一个微小的差错都可能造成原有设计与建材中的空腔、空洞,并最终成为渗水的通道。因此,外墙防水措施是在新型墙体材料使用后设计施工上的必需环节。

专家分析说,在外墙出现渗漏后,没有对此采取科学的、规范的修补措施,而仅仅针对哪里有缝隙就在哪里刷上防水涂料的方法,是造成目前京城出现不少“迷彩楼”的主要原因。这种措施虽可一时救急,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究竟有没有更进一步的办法消除这一城市疮疤,让高楼脱下“迷彩服”呢?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防水工程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曹乃明介绍说,对于楼房的外墙防水,目前国内在技术和工艺上都已经基本成熟,特别是对一些已经投入使用但仍要做防水处理的建筑,完全可以做到在施工后墙体、墙面、造型等依然保持原样。

但是,不少高楼穿着“迷彩服”的现状告诉人们,有效的防水措施并未得到普遍运用,原因何在?曹乃明认为,费用较高和重视不够是两个主要因素。新型建材的运用相伴出现的外墙防水措施,其工艺与原料较以往用水泥沙浆堵漏要复杂得多,因此费用有很大增加。据介绍,如果将较传统的空腔防水改进为材料防水,每米需增加开支100元左右。马甸南村的管理员也说,他们曾想请专业人员对楼房进行修补,但一听整体费用预计在30万元以上,只得打起了退堂鼓,另找人以涂刷常规的聚氨脂防水涂料代替,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楼体墙面的“迷彩服”。

另一方面,与新型墙体材料运用后一定要对外墙做防水处理不同,在以往用实心砖为主要建筑材料进行施工时,并不一定要有外墙防水环节。受这种历史经验的影响,人们对外墙防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,于是,一些设计、施工时的不规范就为日后的渗漏留下了隐患。据了解,到目前为止,我国在外墙防水上尚没有相应的制度与规范,使设计、施工、监理等在外墙防水方面无据可依、无章可循。

看来,“迷彩楼”只是一个引子,它暴露出了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。为此,有关专家呼吁,在新型建材的使用已经成为趋势的情况下,跟上新型墙体材料运用的步伐,制定相应的外墙防水规范势在必行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